邮电金融论坛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中俄终签巨单 节目才刚开始

向下

中俄终签巨单 节目才刚开始 Empty 中俄终签巨单 节目才刚开始

帖子  金融127 40 林斯敏 周六 五月 24, 2014 7:53 pm

中国只有成功进入到俄罗斯的油气上游,并有能力保障利润,才算帮助这个全球第二大天然气生产国实现了真正的大转变

  靴子终于落地了,但节目才刚刚开始。

  5月21日,经过整整十年的博弈,中俄终于在上海签订了价值约4000亿美元的天然气巨单。这份《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显示,从2018年起,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输气量逐年增长,最终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累计30年。据了解,随着俄方供应能力的逐渐增加,最终或将达到每年约600亿立方米的供应量。

  由此,继2009年中俄双方以金融危机为契机实现“贷款换石油”后(中国以250亿美元换取俄罗斯长达20年的共3亿吨原油供应),双方再次在乌克兰危机的强力催化下演绎了“天然气换结盟”,从而让另一只靴子得以平安落地。

  然而,就两国的油气合作而言,从合同签订到2018年正式执行之间,价格可能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同时应关注的是,协议的签订将如何改变全球天然气市场的格局以及俄罗斯本身。

  价格尚有灵活性

  天然气合同的核心是两个东西,一是价格公式,二是基准价格,由这两个来确定最终的天然气价格。其实中俄双方早在去年就已经敲定价格公式。

  但4年后才供气,届时肯定要根据当时市场上的价格行情重新调整最终价格。因此,尽管按照当前行情换算得出350美元/千立方米的价格,但4年后到底以什么价格供气现在也无法确定算出。

  例如,双方在1994年最开始谈天然气合作时,参照的欧洲价格仅有约200美元/千立方。但随着20年来价格的持续上涨,俄方的要价也在不断跟涨,所以谈判价格都是随行就市形成的。

  其次,最终价格的变化也取决于中国国内天然气价改未来的进度。此次建设的俄罗斯东线天然气针对的市场是东北、京津冀和长三角。但这三地对天然气价格的承受能力并不相同。如果价改后上述三地区承受能力有所变化,也将影响最终价格的确定。

  此外,新一届国家能源委在4月份召开的首次会议上也特别提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为经济稳定增长提供支撑。”因此,对气价经济性方面的考虑也将影响未来中国的相关政策。

  另一方面,由于俄罗斯在远东的两大气田科维克塔和恰扬达两个气田其实都没进入开发阶段,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这笔巨额开发资金很可能也会由中国来出。但不论是以贷款还是预付款的形式,中方给钱的条件肯定是要俄方给折扣。而这个折扣的比例都还没有在现在的合同中体现,或者双方都还没有谈到这一步。所以届时的具体价格还将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可变性,需要根据多种因素进行调整。

  不应和中亚管道比价

  另外,由于中亚天然气合作的成功先例在前,使中方很想以此为价格底线与俄方谈判。但其实中亚气的价格和俄罗斯气价并不具太多可比性。

  首先,中亚天然气管道的气大都来自土库曼斯坦,而这些气有很大一部分是中国公司自己去土国投资开采的,比如中石油和土库曼斯坦签订的阿姆河右岸巴格德雷合同区块项目,就是产品分成合同,所以起步的井口价就很低。

  其次,管输费上也便宜。从土国入华的管道本身就是中国主导运营的,所以完全可把管输费压得很低。因为是中国人出了几千亿美元建造的,管理和运营上中方当然可以控制。

  此次合同的条件中有一条规定为:中俄双方各自负责自己境内的管道。由此,俄方境内管道的管输费肯定要高于中亚管道的管输费。俄罗斯既然向中国接了巨资来建设管道,必然要通过管输费收回建设投资。因此,无论还钱还是还气,俄方在管输费和项目投资,包括项目的利润率和投资回报率上的标准一定会高于中亚管道的标准。综合上述几方面考虑,俄罗斯的气比中亚的气贵一些也是正常的。

  博弈核心在合同模式

  中俄双方之所以博弈多年才达成协议,最核心的分歧并不在于最终价格,而在于中方是否接受俄方“照付不议”的合同模式,以及和油品价格挂钩的价格公式。因为这是最根本的游戏规则问题。

  由于俄罗斯与欧洲国家的贸易始终采取上述模式,因此整套模式在俄罗斯已经十分成熟。但中国提出自己没有欧洲的承受能力,始终不接受这一模式,因此在价格上反复磋商,实际是在调整价格公式里面的参数,最主要的就是基准价格。但实际上,中国最终接受了俄方对欧洲的这一模式,从而实现了合作。

  国石油大学能源战略学者刘乾对“财经十一人”(CaijingEleven)指出,俄罗斯并不是简单要求对中国的天然气贸易和对欧洲的贸易在收益上相同,也不是一定要让两个售价相等,他其实是想维持其核心的价格体系和贸易模式。从他卖方的角度说,他要核算他天然气开采的成本和管道建设的成本,以维持一个适当的利润率。“总之,双方谈了半天就是在确定一个机制,俄方就是要在定价体系上说了算。”刘乾告诉“财经十一人”。

  中俄博弈、着眼全球

  事实上,中俄双方在博弈同时,也在考虑全球市场的变化趋势。两国间的天然气巨单会不会使得这种贸易模式和定价方式对未来的全球天然气市场产生影响。

  从全球天然气市场的角度看,进入天然气主导的清洁能源时代是大势所趋,只有通过对俄罗斯这样的产气国大力开发,让天然气供过于求,才能有效降低市场价格。

  普氏能源资讯亚洲和中东石油市场编辑总监Jonty Rushforth也对“财经十一人”(CaijingEleven)指出,在全球目前的几种发电方式中,核能很贵,煤炭很贵且污染,石油运行起来非常贵,水电前期的投入又很大。因此从长期的效应和各方面的利弊来权衡,摆在我们面前的合理解决方案就是转向天然气能源结构。至于天然气的来源和预售方式,管道无疑比船运更加合理。

  然而俄罗斯有气田却搁置不采,中国有心有力,却无法进入其上游。此前得以进入上游的国际石油公司却因俄罗斯对管道的控制而赔本退出。由此导致全球气价始终维持高位。

  因此,如果中国在此时能通过管道的契机让俄罗斯增产天然气,不但增加全球天然气的供应,另外当增产达到某种程度的供过于求时,气价自然会下降。

  中方实际也在做出努力,例如中国参与符拉迪沃斯托克LNG项目,收购俄罗斯石油公司部分股份,亚马尔LNG项目签署供气合同等。由此可见,中国只有成功进入到俄罗斯的油气上游,并有能力保障利润,才算帮助这个全球第二大天然气生产国实现了真正的大转变。

  因此,节目才刚刚开始。

金融127 40 林斯敏
游客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