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电金融论坛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有关《风险管理》课程的感想

向下

有关《风险管理》课程的感想 Empty 有关《风险管理》课程的感想

帖子  陈艺容 127班 01号 周六 三月 08, 2014 2:38 pm

关于《风险管理》课程第一章的感想如下:

第一部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

1、资产风险管理阶段
  20世纪60年代前,商业银行经营最直接、最经常性的风险来自资产业务。因此,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偏重于资产业务风险管理,强调资产的流动性。一笔大额信贷资产损失,常会导致一家银行出现流动性困难,经营难以维持。因此,商业银行极为重视对资产业务的风险管理,通过加强资信评估和项目调查、严格审批制度、减少信用放款等各种措施和手段来减少和防范资产业务风险的发生,确立稳健经营的基本原则,以提高商业银行的安全度。
  2、负债风险管理阶段
  20世纪60年代-70年代,西方各国进入经济发展高速增长时期,对银行资金需求极为旺盛,商业银行为了扩大资金来源,解决资金相对不足的矛盾,同时规避金融监管,西方商业银行变被动负债为主动负债,使用了大量金融创新工具,如大额存单、回购协议、同业拆借等,利用发达的金融市场,扩大银行的资金来源。但负债扩大的同时加剧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点转向负债风险管理。
  现代金融理论的发展为风险管理提供了支持(华尔街的第一次数学革命):马科维茨资产组合理论、夏普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3、资产负债管理阶段
  20世纪70年代,固定汇率的瓦解导致汇率波动加大,同时西方国家通货膨胀率不断上升,国际市场利率剧烈波动,汇率与利率的双重影响是的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价值波动更为显著。单一的资产风险管理模式稳健有余而进取不足,单一的负债风险管理模式进取有余而稳健不足,两者均不能实现银行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均衡。在这种背景下,负债风险管理模式应运而生,突出强调资产业务、负债业务风险的协调管理,通过匹配资产负债期限结构、经营目标互相代替和资产分散,实现总量平衡和风险控制。
  缺口分析、久期分析成为重要手段
  华尔街第二次数学革命:欧式期权定价模型。
  4、全面风险管理阶段
  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银行业竞争的加剧、金融创新的发展,衍生金融工具被广泛使用,特别是金融自由化、全球化浪潮和金融创新的迅猛发展,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呈现多样化、复杂化,全球化的趋势,非利息收入比重增加。特别是20世纪中后期,巴林银行倒闭等一系列银行危机都表明损失不再是由单一风险造成,而是由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多种风险因素交织而形成系统性风险造成的。因此,银行风险管理和技术有了进一步创新,人们对风险的认识更加全面而深入,表外风险管理理论、金融工程学等一系列思想、技术逐渐应用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出台,国际银行界相对完整的风险管理原则体系基本形成。1999年和2001年,巴塞尔委员会又先后公布了《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征求意见稿,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发生了“革命”,即由以前单纯的信贷风险管理模式转向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并举,组织流程再造与技术手段创新并举的全面风险管理模式。
全面风险管理模式是一种以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为指导,以全球的风险管理体系、全面的风险管理范围、全新的风险管理方法、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为核心的新型管理模式,已成为国际化商业银行增强竞争优势的最重要方式。

第二部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策略

商业银行通常运用的风险管理策略可以大致概括为五种:风险分散、风险对冲、风险转移、风险规避和风险补偿。
  此五种策略是银行在风险管理实践中的策略性选择,而不是岗位/流程设置、经济资本配置等具体风险控制机制。
  一、风险分散
  (一) 含义:通过多样化的投资来分散和降低风险的方法。“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二) 主要作用:马柯维茨,资产组合管理理论:只要两种资产收益率的相关系数不为1,分散投资于两种资产就具有降低风险的作用。而对于由相互独立的多种资产组合而成的投资组合,只要组成资产的个数足够多,其非系统性风险就可以通过这种分散化的投资完全消除。
  (三) 实现手段:根据多样化投资分散风险的原理,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应是全面的,不应集中于同一业务、同一性质甚至同一借款人。商业银行通过资产组合管理或与其他银行组成银团贷款,使自己的授信对象多样化,分散和降低风险。实现授信多样化,借款人的违约风险可以视为相互独立的,降低了整体风险。多样化投资分散风险的风险管理策略前提条件是要有足够多的相互独立的投资形式。同时,风险分散策略是有成本的,主要是分散过程中增加的各项交易费用,但与集中承担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比,风险分散策略成本的支出是值得考虑的。
  二、风险对冲
  (一)含义:通过投资或购买与标的资产收益波动负相关的某种资产或衍生产品,来冲销标的资产潜在的风险损失的一种风险管理策略。
  (二)主要作用:对管理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风险和商品风险)非常有效。
  (三)实现手段:自我对冲和市场对冲。
  自我对冲是指商业银行利用资产负债表或某些具有收益负相关性质的业务组合本身所具有的对冲特性进行风险对冲;
  市场对冲是指对于无法通过资产负债表和相关业务调整进行自我对冲的风险,通过衍生产品市场进行对冲。
  由于信用衍生产品不断创新发展,风险对冲策略也被广泛应用于信用风险管理策略。
三、风险转移
  (一)含义:通过购买某种金融产品或采取其他合法的经济措施将风险转移给其他经济主体的一种策略性选择。
  (二)实现手段: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
  保险转移是指为商业银行买保险,以缴纳保险费为代价,将风险转移给承保人。
  非保险转移:担保、备用信用证等能够将信用风险转移给第三方。例如,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时,通常会要求借款人提供第三方信用担保作为还款保证,若借款人到期不能如约偿还贷款本息,则由担保人代为清偿。
  在金融市场中,某些衍生产品可看做特殊形式保单,为投资者提供了转移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和商品价格风险的工具。
  四、风险规避
  (一)含义:商业银行拒绝或退出某一业务或市场,以避免承担该业务或市场风险的策略性选择。不做业务,不承担风险。
  (二)风险规避主要通过限制某些业务的经济资本配置来实现。
  (三)实现手段:没有风险就没有收益。规避风险的同时自然也失去了在这一业务领域获得收益的机会和可能。风险规避策略的局限性在于它是一种消极的风险管理策略,不宜成为风险管理的主导策略。
  五、风险补偿
  (一)含义:指商业银行在所从事的业务活动造成实质损失之前,对承担的风险进行价格补偿的策略性选择。
  (二)主要作用:对于那些无法通过风险分散、风险对冲、风险转移或风险规避进行有效管理的风险,商业银行可以采取在交易价格上附加更高的风险溢价,即通过提高风险回报的方式,获得承担风险的价格补偿。
  (三)实现手段:商业银行可以预先在金融资产的定价中充分考虑风险因素,通过价格调整获得合理的风险回报。
  对商业银行而言,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所承担的风险进行合理定价。

第三部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

1、 资本充足率,Capital adequacy ratio (CAR), 也被称为资本风险(加权)资产率,Capital to Risk (Weighted) Assets Ratio (CRAR)。 资本充足率是指资本总额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比例。资本充足率是金融管理当局为维持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保证整个银行体系的安全稳定所作出的关于商业银行应随着业务经营的进行所必须保持的最低资本金比率。资本充足率反映商业银行在存款人和债权人的资产遭到损失之前,该银行能以自有资本承担损失的程度。规定该项指标的目的在于抑制风险资产的过度膨胀,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债权人的利益、保证银行等金融机构正常运营和发展。各国金融管理当局一般都有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管制,目的是监测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资本充足率有不同的口径,主要比率有资本对存款的比率、资本对负债的比率、资本对总资产的比率、资本对风险资产的比率等。
2、资本充足率的计算方法 资本充足率是银行资本总额与加权平均风险资产的比值,资本充足率反映商业银行在存款人和债权人的资产遭到损失之前,该银行能以自有资本承担损失的程度。 资本充足率=(资本金总量÷加权风险资产总额)×100% 核心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总量÷加权风险资产总额)×100% 其中,资本包括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即资本=核心资本+附属资本 核心资本包括实收资本或普通股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和少数股权。附属资本包括重估储备、一般准备、优先股、可转换债券和长期次级债务。 加权风险资产:为了反映资产的风险度,保障银行资产运营的安全性效益性,不同风险资产设置了不同的风险系数,以各种风险资产数额乘以风险系数再加总所得之数称为加权风险资产。
3、提高资本充足率的方法
商业银行要提高资本充足率,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增加资本;二是降低风险加权总资产。前者称为“分子对策”,后者称为“分母对策”。当然,银行也可以“双管齐下”,同时采取两个对策。
1.分子对策
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分子对策,包括增加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
核心资本的来源包括发行普通股、提高留存利润等方式。留存利润是银行增加核心资本的重要方式,相对于发行股票来说,其成本相对要低得多。但一方面,这依赖于银行具有较高的利润率;另一方面,提高留存利润增加核心资本,是一个长期不断逐渐积累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期内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如果一家银行核心资本离监管当局的要求相差很远,就必须采用发行普通股或非累积优先股的形式来筹集资本。虽然这种方式对银行来说成本很高,但由于一方面监管当局的要求对银行来说是强制性的,为了达到这一要求,银行就必须暂时不考虑成本;另一方面,这种方式还会使银行降低负债率、提高信誉、增强借款能力,从而降低借款成本,并且通过发行股票期间的宣传,能够有效地提高银行的知名度,树立银行良好的形象,有利于银行的进一步发展。同时,由于附属资本在总资本构成中所占比例不能超过50%,如果银行拥有多余的附属资本,那么,增加一个单位的核心资本,就等于增加两个单位的总资本。因此,通过发行股票提高资本充足率的效果将会更加明显。从一定程度来说,银行上市是监管当局严格实施资本监管的结果之一。
商业银行增加附属资本的方法,主要是发行可转换债券、混合资本债券和长期次级债券。
2.分母对策
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分母对策,主要是降低风险加权总资产以及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资本要求。
在降低风险加权总资产方面,虽然缩小资产总规模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由于这种做法会影响到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同时,银行股东或社会公众也往往将银行资产的增长速度作为判断银行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资产总规模的缩减可能使股东或社会公众怀疑银行出现了严重的问题,甚至已经陷入财务困境。因此,除非因资金来源的急剧下降而被迫采用这种方法以外,银行一般不会主动采用这种方法。因此,降低风险加权总资产的方法,主要是减少风险权重较高的资产,增加风险权重较低的资产,其具体方法包括贷款出售或贷款证券化,即将已经发放的贷款卖出去;收回贷款,用以购买高质量的债券(如国债);尽量少发放高风险的贷款等。
在降低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资本要求方面,可以尽可能建立更好的风险管理系统,在达到监管当局要求的情况下,采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所规定的内部模型或高级计量法来分别计量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以求对其进行更为准确地计量,从而降低资本要求;也可以在业务选择方面,尽可能减少银行需要承担高风险的业务,比如,减少交易账户业务就能够降低市场风险资本要求。
3.综合措施
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往往可以“双管齐下”,同时采取分子对策和分母对策,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综合性方法是银行并购。在两家或多家银行并购以后,新银行将拥有比以前单家银行大得多的资本,而且与此同时,可以合并以前多家银行重复的部分和机构,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从而增加资本;可以对所有资产进行重组,化解业已存在的不良资产,降低风险加权总资产;可以利用合并后的新形象发行新股票,增加银行的核心资本。实际上,监管当局的资本要求是全球银行业并购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的重要原因之一。
以上为我对《风险管理》第一章的感想。
金融127班
陈艺容
121315101

陈艺容 127班 01号

帖子数 : 2
注册日期 : 13-09-26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